侃一侃教育这座山
2021-04-14 08:50:4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​前言:清明节返乡,与友相聚,席间聊起孩子的上学问题……原本,也曾想:就那样过去吧,反正我自己又没有孩子,犯不着为此上心。可连日来,心心念念,总有挥之不去的丝丝哀叹,为那些还在白白受罪的孩子,也为或许并不知情的家长们,徒生伤悲。

是故,以见闻着的真实情境,幻化为故事背景,试图探讨有关孩子的发展状况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故将具体的学校名称隐掉,仅以字母替代——毕竟,这是一个大环境下的普遍现象,并不属于孤例个案。

惟愿,以此文字,能让您为您的孩子和未来,有所思量。

先从一所位于T乡镇上的普通乡村中学校园里说起,算是底层,也比较广泛,字母代表为A校。

A校属于普通初中,虽然坐落的较为偏远的小乡村,却因近些年升学成绩突出,吸引了来自周边学区孩子们的眼光,大家“争相报考”。我个人认为,A校成绩考得好,大约和在校老师们的能力并没有太大关系,而是这个地方属于文化乡,浓厚的乡土人文色彩哺育出喜欢而且“会念书”的学生……后来,加上“拔尖录取”,就更具有优势,成绩排位名列前茅,于是再招募更聪明的孩子,产生良性循环。

流量能够带来效益,这个法则亘古不变。

虽说是义务教育,公办学校读书免费,却并不等于不要钱。报考的孩子多,可人家学校名额有限。“录取”多少,只要将分数线提高一两档,就有油水可捞。

譬如,原本能够招收六百学生,提高分数线之后,四百人成绩够数。其他那两百个孩子,想要读书,就得“打点一下”。当然,这种操作必须有个掮客从中搭桥:校园乃是人类文明的示范园,为人师表的老师们怎么能直接“伸手”,干这么不要脸的事情呢。

事实上,这种事情,有油水也轮不到一般老师来蘸。

A校一年级新生六百多人,其中本学区孩子还不到三百,而该校的二年级却有八百名学生。那时,没被录取后来“想要读A校”,孩子家长掏了五万元就成为本校学生。知情人说:“校长才拿了一万”……其余的钱都是掮客卷进腰包了吗?也不见得吧!

就在去年,还发生了更离谱的事情。校长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由,特意邀请某“知名教师”来给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们补课。当然,这个课可不是免费去听的,挑成绩好的苗子和热爱学习的学生“每人五百元”,据说家长还抢着为娃争取报名。

效果咋样?参加听课的学生普遍认为“人家老师讲课就是厉害,我们都听不懂。”——结果,补过课的学生,考试成绩还没有那些没钱缴补课费无法听课的学生考试成绩高。

后来东窗事发,校长就被调离到另外一所高中,继续他的校长生涯。私底下,流传着这样的消息“他其实并没捞到手,中间人觉得风向不对,就要挟去上面告:竟敢利用学生补课赚取好处……后来私了,应该是他还赔了几万块收场。”

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,结果真的是偏向了正义吗?不过,那位校长不能继续在A校祸害这些学生了,却是真的。

A校实行寄宿制,孩子们午餐都在学校。“主要还是靠补助,伙食还行,但是娃儿们午餐要收两块钱……”这点没毛病,存在问题是,通常“像个劳改犯一样,娃儿们端着碗蹲成一排——除非下雨天,否则学生不能在餐厅里面吃饭。”

理由,竟然是餐厅的经营者为了节约人工成本“就不用多雇人来搞卫生”。暂不说孩子们这样的用餐方式行不行,也不说会不会养成“浪费粮食”的习惯(只需两块钱,管饱。一碗不够吃排队去打第二碗、第三碗……由于毫无节制和约束,再加上这种“用餐方式”,胡乱倒掉剩饭或者随手扔掉筷子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),单就提问“一个承包食堂的人,凭什么制定校园规则”?

正确答案:能够承包这个校园餐厅的,不会是个“一般人”。

当然,看客们也可以认为“乡下嘛!不都是这般鬼样子……”

B校,位于X市高新区的一所公办小学,也算是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好的学校了。

我曾经诧异于“娃儿们上下学,为什么要来回带着饭盒?”就连自己家在学校马路对面,孩子中午也要在学校饭堂用餐。家长们只需在早、晚各接送一次,的确方便。

既然如此,孩子们的饭盒餐具为什么不能放在学校里,每天拎来拎去,多麻烦啊!这是由于老师和家长们担心“孩子自己洗碗不干净”,容易产生细菌,不利于身体健康……听起来,好有道理!

就这样的学校,每隔一段日子,家长轮流去学校“帮忙”:为举办活动,教室/会场布置得有特色,多姿多彩——诸如此类,这种事情,老师为什么不指挥学生们来做?是老师们脑/././残手废,还是将孩子当成攥在手里的把柄来要挟家长,图个简单方便。

要说,这其实还不算过分的,有超离谱的学校竟然要求学生家长代替学生到教室搞值日卫生(擦玻璃等等);至于那些使唤爷爷代替自己在学校“出黑板报”的名堂,简直就太“正常”了……

就是这样的学校,倘若不在学区,或者说有学区房可是已经“没名额”的情况下,找关系打点所要缴纳的“赞助费”,一般的家庭就不要去想了。

离谱的还有:在学校教室建造那时,尚未有地暖这种“先进的供暖方式”,而是采用暖气片。大冬天的暖气管,就成为孩子们课间无聊时的“玩具”……不管你是有意无意,“弄烂暖气管”就要让家长来学校支付维修费用。原本,管线更换加上人工成本,在这个城市不超过三、五百就能做好的事情,在学校这里大几千都拿不下来——因为维修、零件设备都是“指定”的合作单位,要价过万,你敢不敢想一下再来讨价还价?

且不说教学能力这些“软件设施”如何,他们的硬件配套已经跟着迪士尼那一套,走向整治规划和服务管理的世界最尖端水平了。

就此打住,这里存在很多不敢继续深入的话题。

与A校赶学生出去餐厅外面吃饭做法完全不同的C校,是W市经开区的龙头企业——龙头企业的意思是,该区Z.//.F正在积极地推动以C校为中心,竭尽全力打造“新型示范园区”。(当房.地//产走进死胡同,最难的其实是他们如何脱手挂..牌土..地,为了钱就必须想办法。这个可能算题外话,但是病根所在。)

是的,C校属于私立学校。这所学校的孩子用餐,经过走廊每层楼在大厅都会有选拔出来的学生代表弹奏钢琴,而且孩子们用餐前必须佩戴就餐专用帽、系上围裙,列队整齐进入餐桌……饭堂后勤人员会推着餐车为不够吃的孩子添饭加菜,每个班次也有轮值的监督老师陪同——整个用餐程序,充满了仪式感。

民以食为天!

当今社会,咱不说不吃饭就会饿死这种看似不找边际的话,然而一个人用餐的态度和方式,最能够体现这个人的文明和素养。听闻在风投最火爆的那些年,创业者要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风险投资资金?“风投的老板和创业者吃一顿饭,就能够决定是否为这个人进行投资……就算你的项目不够好,他们也会为你找到合适的项目,再投钱扶持,说到底人——才是最根本。”

C校能够完全做到孩子们的校服得体,带卫生间的小学生宿舍内没有“异味”,被褥常换常洗,天气好就扛出去晒太阳——当然,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。这所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私立学校,每学期的学费七万元,一整年家长要为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学校支付的最低费用十五万。

不要以为在免费义务教育的环境下,如同C校“这么贵的学费”会没有人读。

去年,人家学校初次开设幼儿班,预设一百个名额,结果有三千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报名——先不论教学内容和质量如何,仅仅只是从对孩子吃穿放心的角度,人家私立学校就已经赢了。最起码,家长无需担心孩子每天是否在蘸着地沟油吃“临期食品”……

当前,在经济长期低迷的大环境下,城市里的教育培训机构却大有泛滥成灾之势。如此火爆的市场氛围,正在有力地说明学校教育能力的低下和缺失。

当家长每天疲于奔波地接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的路上,他们是否问过孩子喜欢这样吗?更重要的是,作为家长敢不敢问一问老师,我的孩子在学校究竟学到了什么东西?

老实说,对于真相和结果,大约会“惨不忍睹”。

不久前,大家还在热烈讨论现在的男生缺乏“男子汉气概”这个话题;不时,也能够看到学校为老师们“牵线搭桥,组织联谊”的消息……学校里缺乏男教师,这已经不只是农村校园的问题,几乎全国的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。

为什么?现在的男人都缺乏爱心,不喜欢从事教育事业吗?还是老师们的待遇实在是太低了?就算是,也不尽然,却有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:哪个有点良知的人会去干那种将“连自己也不相信的鬼话大言不惭地灌输给纯真可爱的孩子们”——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,是父母捧在手掌心里的宝贝,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啊!

众所周知,那些能够提上台面的问题,其实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。想要了解最根本的本质,你得先看清楚现阶段教育的目的。近日,有这样一条并不热乎,却令人震惊的消息:

这些“人才”,人家已经很低调,十分谦虚地并没有标明其实都是博士,65%还是海归——当博士博士后都能成为韭菜被高校收割,也不论你家孩子的未来,而是孩子的当下正在被什么样的人以怎样的方式计划着培训成什么……


已经有些年头,社会上弥漫着一股叫作“读书无用论”的气息。听说有很多读了研的人在送外卖,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许多人已经彻底放弃了考大学——实际上,不是读书无用,而是文凭没有含金量。在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撕裂的社会,无论处在哪个阶层,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学习,永远都要相信:知识就是力量。

大多数的人都很不幸,被人家收割的时候,除了属于弱..势.群..体的现实环境,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本身有没有问题?

孩子还在成长阶段,显然不具备辨别好坏的能力。作为孩子家长,是否能够想清楚“教育的目的和意义”?当你都没有搞清楚要让孩子学些什么东西,才能对娃儿的将来有用,又该如何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?

偶尔,也听说过某人拿着丰厚的报酬为孩子寻找值得托付的老师,却不知何人能够胜任——可以理解家长的焦虑,为人父母很多时候宁肯“克扣”自己的生活品质,也要为孩子进行最大能力的投入支出。另一方面,也就表明这个被家长们拼命支撑起的天空,导致教育市场的蛋糕十分庞大且美味异常,于是繁华都市的霓虹灯里掩藏了大张血口吞噬人的深坑和黑幕。

后记:这两年,我自己也和一个从事教育多年的朋友探讨承办少儿培训机构的事宜。来来去去,无数次的沟通结果,依然处于“计划”范畴之列。原因不只是资金问题,更重要的是教育这副担子,实在太沉重。

不但要教导孩子,还需要“培训家长”。

因为,我始终认为:首先是家长的选择问题,才导致孩子被误导;其次,教育只是引导,重点在于发掘孩子的潜能——这包括对孩子自身条件的发觉培养,也存在如何激发和拓展孩子自己的兴趣(学习是主动性出击,而不是被动性的灌输);还有,环境对孩子的影响——准确地来说,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示范作用。

不懈地坚持,简单的重复,是成功最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,无数的人却忽略了这一点。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,大家都想着如何寻找捷径,却不知始终都在原地打转。

偶像崇拜这个节点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与否,孩子还处在模仿阶段,家长们缺乏常识的认知往往是造成孩子一生噩梦的端口。由此,我们所设想的培训会有某节课堂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……但,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。因为人本身就很难教化(我们每个人都不妨反思自己,想要纠正某个日常陋习,最终所要付出的代价),教育就更难了,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——况且,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,才有可能呈现些微的进步。

对于这个少儿培训项目的落地,我一直很犹豫,总以为时机不够。诚然,当资本的力量开始翻滚教育产业,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各种“特色学校”(譬如香//../港,那些以XX为背景的各类型学校)。因为随着各种势力不断地搅腾,当选择越来越多,学校想要吸引到学生和家长,必然要寻找自己的出路:我们以XX为根基,必将给予孩子一个XXX样的未来。就像房地产一样,开始只是造房子,后来就要讲究风格,以至而今拓展到周边产业还不容易出售:让消费者受益,就是资本和竞争的必然结果。

那么什么时机,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涉入教育禁///地呢?当那些文哥余/./孽(希望他们死绝显然是不可能的,因为这种恶魔本身就有借尸还魂的能力)退出权///力中心,这个国家和社会才可能会有真正的未来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